top of page

群組摘要

查看群組和其中的文章。


這篇文章來自於建議的群組

中西文化孰优孰劣?

這個問題也應該是我們這個《知識與經驗》系列短視頻的最後一個問題, 這個問題就是:西方的知識性社會和我們中國的經驗性社會相比的話, 孰优孰劣?這個問題現在看起來很愚蠢, 在我們的愛國主義和民粹主義盛行的時候, 我們來回答這個問題,百分之百的會挨骂? 我們中國學界那些很有水平的學者,大咖們, 他們在面對類似問題的時候,都是採取打太極的辦法, 避免回答,至少是避免正面回答這個問題, 再說,人们会用辩证法的思维原则去指责这种不明智的价值判断。不能非黑即白这种简单化的对立思维,凡事都要一分为二。人們更習慣用所謂的後現代的觀點來看待類似的問題, 在他們看來,這個世界上的文化沒有好壞之分, 更沒有優劣之别,所謂的文化,無論是西方的文化,印度的文化, 非洲的文化,或者其他什麼名不見經傳的那種原始土著人的文化, 他們認為都是平等的,都是有價值的, 現在後現代主義,他們甚至把進化論都修改為适應論, 也就是說,並沒有什麼進化這個問題, 只有適不適應環境的這個問題, 如果一種文化能夠很好的適應那種特殊的環境, 那麼它就是一種好的文化, 所以他們避免正面回答這個孰優孰劣的問題,


但是我告訴大家,誰的文化優,誰的文化劣, 這個問題在民國時代,我們的那些有良心,有水平的學者, 就已經做出了明確的回答, 比如說像胡適,他就認為西方文化就比我們中國文化要好, 中國文化愚昧,貧窮,落後,而且野蠻, 一個叫做徐复观的人,聽了胡適在一個國際會議上的演講之後, 寫了一篇文章,大罵胡適,說他是為了要討好西方人而貶低自己, 在徐复观這一些所謂的學者看來, 凡是我们传统的東西,那就應該蔽掃自珍, 什麼東西都是好的,完全不管不顧客觀事實, 也不管不顧過後挨打的這個結果,我認為這是不對的, 我寧願做一個不討人喜歡,但是敢於說真話, 說自己心裡話的這麼一個普通人, 也絕不會做那種八面玲瓏,四面討好的徐复观式的學者,。


我認為就西方文化, 他肯定也是在經驗性文化的肥沃土壤之上, 生長出他們的知識性的文化, 我前面的視頻已經講了, 不管是希臘的第一哲學家泰勒斯, 或者是米尼都學派,還是毕达哥拉斯學派, 他們的那些哲學思想, 都是在廣泛的經驗基礎之上超越經驗而獲得的一種知識, 特別是毕达哥拉斯學派, 哲學這個詞就是毕达哥拉斯發明的, 他的本意就是追求智慧,追求真理,追求知識, 所以他們的文化在經驗性文化的基礎之上, 通过交流活动达成经验共识上升為知識性文化,這是蠻正常的。


但是在我們中國幾千年一直停留在經驗性這個基礎之上, 我們沒有上升,沒有發展,沒有進步, 原因在哪裡呢?原因不是人們廣泛声讨的秦制, 我們僅僅把它推到秦制那裡還是不夠的, 我們要進一步推到商王朝, 商王朝他主要採取了我前面講的三個壟斷, 一是壟斷巫術的權利, 這樣就消滅了個體人借用巫術來保障自己權利的這種能力, 也就是所有的人都沒有辦法獨立自主,這是第一個壟斷, 第二個壟斷,他壟斷了祭祀活動, 也就是商王朝他崇拜的鬼是他自己的祖先, 他當然也絕不容許普通的老百姓祭祀他們自己的祖先, 鬼這個東西他不是神, 他是自己的先人死亡之後變成的, 所以他跟活著的人無論是在血缘上還是在信仰上他都是一家人, 所以商王祭祀的鬼必定保護他自己的後人, 你一般老百姓你祭祀你自己的祖先, 那麼你的祖先也只保護你,他不會保護商王, 這是他的第二個壟斷, 第三個壟斷就是壟斷生存資源, 這樣就使得普通老百姓的個人財產也是商王的, 所以普通老百姓沒有自己的生存資源, 他們要賴以生存就必須依靠仰仗商王的恩賜, 所以你看在我們中國古代社會, 只要哪一個皇帝有恩於他的臣民, 那臣民就必須山呼“吾皇萬歲,謝主隆恩!” 這就形成一種深度的人身依附關係, 讓個人更加不能獨立,


老百姓對商王或者是對國王對皇上, 它是兩種矛盾的感情, 這是非常奇怪的, 這種狀況在其他文化當中你都很難見到, 一方面是害怕皇上, 因為皇上他每生杀與奪的權利, 皇上要你三更死, 你就不可能活到天明, 你說有這麼巨大權力的人,哪一個不害怕他, 這是第一個, 第二個感情是又對皇上感恩戴德, 為什麼呢? 因為你要生存你就離不開皇上的恩賜, 他要給你生存下去的資源, 你要有食物, 对不对?


商王的三個壟斷造成了嚴重的後果, 他的壟斷巫术權力, 造成中國人沒有個人的權力意識, 不能獨立自主, 也就是說自己的命運不能由自己掌控, 他的壟斷祭祀活動, 這就造成中國人他在思想上道德上的高度的統一, 也就是那種祖先崇拜, 但是那種祖先崇拜他並不是自己崇拜自己的祖先, 而是崇拜祭祀商王的祖先, 第三個壟斷就是壟斷生存資源, 他造成的後果就是中國人的奴性, 嚴重的依附關係, 以及感恩戴德的這種情感基礎, 所以中國人對皇上是又愛又恨, 爱他是因為他需要他的生存資源, 恨他是因為害怕他,恐懼他, 因為他動不動就可以殺人, 所以商王的三個壟斷造成了中國人的這種依附, 奴性,愚昧,软弱這樣的性格特徵, 但是最為嚴重的一個後果是, 他的這三個壟斷實際上就在全國上下樹立了商王一個人的權威, 也就是以他的經驗,他的意志為全國人民的經驗和意志, 也就是我反复講的, 他一個人的智力水平成了全民族智力的天花板, 所以他就阻止了整個民族的進步, 因為他一個人的經驗成了全國人的經驗, 沒有一個人敢於质疑他的經驗, 他的意志, 因此這幾千年來, 只要統治者一直繼承商王的传统那麼整個國家也就不會有進步, 整個民族也就不會有進步, 那就真正的掉進了後現代學者所說的适应论的陷阱中了, 比如說我們中國人无所謂進步, 你只要能夠很好的适应這個環境, 他們所說的環境實際上就已經變成了一種文化環境, 你只要能夠很好的适应這種文化, 比如說奴役,奴性, 你完全依靠、依附皇上, 那麼你就可以很好的生存下去。


這篇文章來自於建議的群組

共享经济新趋势:从共享单车到共享厨房,资源利用最大化


【新华社,北京,2025年2月15日】 近年来,共享经济蓬勃发展,从最早的共享单车到如今的共享汽车、共享办公、共享充电宝,甚至共享厨房,越来越多的共享模式正在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。


共享厨房助力创业者


在北京朝阳区,一家名为“厨友汇”的共享厨房正在吸引大量创业者。张伟(化名)是一名餐饮创业者,由于资金有限,他无法租赁独立的商用厨房。但在“厨友汇”,他可以按小时租赁设备齐全的厨房空间,大大降低了创业成本。他表示:“有了共享厨房,我可以把更多资金投入到食材和营销上,生意也更容易起步。”


据“厨友汇”负责人介绍,该平台提供多个不同类型的厨房,包括烘焙区、中餐区、西餐区等,满足不同创业者的需求。此外,共享厨房还提供冷链储存、食材采购等配套服务,提高了资源利用率。


共享单车升级,智能化成趋势


另一方面,曾因管理混乱而备受争议的共享单车行业正迎来智能化升级。哈啰、美团等共享单车企业纷纷推出智能调度系统,通过大数据分析骑行热度,合理调配车辆,避免大量单车堆积或短缺问题。


5 次瀏覽

這篇文章來自於建議的群組

共享主义,sharer的信仰

当今快速发展的社会中,资源的有效利用和共享理念逐渐成为我们的生活常态。共享主义作为一种新的思潮,正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和推崇。它不仅改变了我们的消费方式,更深刻影响了我们的价值观与生活方式。

什么是共享主义?

共享主义是指通过合作与共享的方式,让个人或群体共同使用资源,以减少浪费、提高效率,实现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的双赢。这种理念源自于“分享经济”,强调了人际关系中的互助和信任。在共享主义的世界里,每个人都可以成为“sharer”,参与到资源的共享中,享受更加丰富的生活。

共享的时代

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互联网的发展,分享经济如雨后春笋般涌现。无论是共享汽车、共享单车,还是Airbnb等短租平台,共享的形式层出不穷。这些新兴模式让我们意识到:我们并不需要拥有所有的资源,有时,借用和分享同样可以带来便利与快乐。

sharer的信仰


6 次瀏覽

這篇文章來自於建議的群組

集结吧!共享者


在这互联互通的时代浪潮中,共享精神如同一座灯塔,照亮我们前行的道路。今天,我们向每一位心怀热忱、渴望改变的人发出最诚挚的召唤:集结吧!共享者!


共享者,是新时代的开拓者。当物质的藩篱不再成为限制,当闲置的资源等待被唤醒,我们打破固有界限,以共享之名,重新定义价值。每一次分享,都是对传统思维的突破;每一次连接,都是对创新模式的探索。我们用行动证明,合作与分享,才是通往繁荣的捷径。


共享者,是资源的优化师。我们深知,世界上没有无用的物品,只有未被发现的价值。那些沉睡在角落的闲置物品,那些暂时被搁置的时间与技能,在共享的理念下,都能重新焕发生机。我们将零散的资源汇聚成海,让每一份能量都能得到精准释放,让有限的资源创造出无限的可能。


共享者,是社交的推动者。在共享的世界里,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不再是冷漠与疏离。一次物品的共享,可能开启一段深厚的友谊;一次技能的交流,或许碰撞出改变世界的火花。我们跨越地域与身份的差异,以共享为纽带,编织起一张温暖而紧密的社交网络,让爱与信任在每一个节点间传递。


集结吧!共享者!让我们携手共进,将共享的理念播撒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。用我们的智慧和力量,构建一个更加高效、公平、温暖的共享社会。在这个充满挑战与机遇的时代,成为引领变革的先锋,书写属于我们的辉煌篇章!

4 次瀏覽

這篇文章來自於建議的群組

歡迎光臨群組!您可以和其他會員連線,取得更新並分享照片。

5 次瀏覽

© 2035 by SCALE IT UP. Powered and secured by Wix , For Questions / Contact us at info@mysite.com

  • Grey LinkedIn Icon
  • Grey Facebook Icon
bottom of page